您好!欢迎访问广东建工审图咨询有限公司网站!

网站地图在线咨询咨询服务热线:186-7525-7696

广东建工审图咨询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施工图审查服务、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

关于我们about us

  • 关于建工
  • 企业形象
  • 客户见证
  • 合作客户
  • 荣誉资质
  • 审图流程
  • 审图要点
  • 联系建工
  • 地址: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富力国际公寓A座2603房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街道文广路2号

    电话: 0752-7779296

    电话: 0752-6621008

    联系人:188-0262-9223/梁总经理

    联系人:18211443220/林慧珊

    联系人:136-6956-7989/李工

    联系人:189-4826-7896/赵工

    邮箱:blst2008@163.com

    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公告

    何镜堂 | 生长与成长:可持续的校园

    文章出处:最新公告 责任编辑:广东建工审图咨询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1-09-07
      

    在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中,挖掘地域的特征,彰显校园的文化本质,紧跟时代的进步,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校园,为实现终身成长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提供不竭的灵感。

    ——何镜堂院士

    文/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打造了全国一流水平的建筑创作团队和学术研究群体,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了一批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发表著作:《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何镜堂 · 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何镜堂建筑创作》《何镜堂文集》 等。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也前所未有地受到人们关注。作为教育教学的物质空间载体,随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当代校园建筑呈现出多元复合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从增量增长进入存量提质的阶段,在这样的城市背景下,几乎所有大学校园都经历过扩建与翻新的建设活动。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挖掘既有资源潜力,体现其文化性和地域特色,成为可持续的校园,日益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校园是一个整体,是建筑、文化、教育与师生等诸多要素联结在一起的合集。校园的整体性,意即无论是从校园规划到建筑设计,从教育模式的变革到教学空间的创新,从整体建设到织补更新,外在与内核都应是统一的。校园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围绕教育的本质开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需要空间和环境作为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校园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校园的整体性要求我们以宽广的视野系统地看待问题,将各个要素进行统合,形成外在空间环境与内在教育理念的有机统一。

    “校园建筑要具有地域性”

    每一所学校都是扎根于特定地域的具体环境中,受当地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受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已有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因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在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个性特征。营造校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求校园反映出所在城市的风采和神态,彰显学校独特的气质和性格,既适应自然环境,也要传播地缘文化。

    “校园建筑要体现文化性”

    自从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开始,校园就在人类文化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驱动力。校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体现着大学的精神,文化传播是校园成长和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在满足人们的教学、科研、生活等功能需求的同时,还体现了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更宽广意义上,也体现了人类科学思维和价值追求。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校园的文化性也要适时适度更新,既传承延续文化价值,又关注当代先进文化观念,实现校园在文化层面上的生长。

    “校园建筑要展现时代性”

    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先进的技术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校园越来越开放、共享、多元、复合。数字媒介以多维的技术手段,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空间与地域对大学校园的限制,同时也带来了认同感、归属感模糊的矛盾。网络化、社区化的学习模式及非正式空间的营造,这些都为校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新鲜的思路。校园建筑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用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教育理念、设计观念和科技成果,展现校园建筑的“时代性”。

    校园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其更迭和生长,建筑和空间环境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既满足当下的需要又适于长远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地域性是营造归属感的根基,文化性则是校园的精神内核,时代性体现教育的发展前景。在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中,挖掘地域的特征,彰显校园的文化本质,紧跟时代的进步,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校园,为实现终身成长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提供不竭的灵感。